熱點推薦:
您现在的位置: 電腦知識網 >> 硬件專區 >> 正文

如何選購音箱

2022-06-13   來源: 硬件專區 

現如今市場上琳琅滿目的音箱,經常使人感到眼花缭亂,在選擇音箱的過程中也或多或少地會出現一些誤區,尤其對於劣質音箱有幾個方面正是商家苦苦掩蓋的“家丑”,這當然不會在我們面前外揚了。其實,作為普通的消費者,在信息嚴重不對稱的購銷關系中,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商家,引向了很多認識誤區,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一些必要的更正,希望對消費者有所幫助。 現在我們就來看一下如何選購音箱。
誤區一:價格貴的音箱音質就一定好嗎
  通常的說法是音箱的音質由價格來決定,但價格不是選購優質音箱的惟一標准,重要的是音箱的音質如何,因為價格和音質也不一定就成比例,也就是說,並不是說你付出了雙倍的價格,就會有雙倍的音質享受。即使是CPU也是一樣,你付出雙倍價格卻未必可以購買到雙倍頻率的CPU,就算頻率是雙倍,也不一定其性能就會是雙倍。這個道理用上音箱上就更加明顯了,從筆者個人來講,所謂“絕妙音質”從來都是那些“音響發燒友”的專利,那些什麼發燒級大師對音質的形容是筆者所難以理解的,不過有一些音箱雖說外表不是很花哨,但音質一樣可以筆者陶醉,並且價格也不貴喲!

誤區二:買音箱不能光看廣告,還得看實際效果
  現在市場中多媒體音箱品牌眾多,產品一多就難免會出現魚龍混雜的局面,輔天蓋地的廣告宣傳以及一些概念炒作再所難免,有些廠商在想盡一切辦法強調自己品牌的差異化,在外形設計上變著花樣在變,其實往往都是新瓶裝舊酒,很多地方都不能盡如人意。tw.winGwit.Com筆者不久前見過的幾個品牌的音箱,宣傳資料上介紹的功能看上去非常吸引人,但分別試用之後卻發現毛病諸多,和宣傳資料上說的差之遠矣!一款功率不夠,將音量調到一半就出現失真現象;另一款固定喇叭的螺絲有受損痕跡,可以看出不是機器安裝的,而是人工扭上去的,所以不要過度盲目地相信廣告大力宣傳的音箱,避免選擇失誤,到時悔之晚矣!當然每個人對音箱的聽覺感受不一樣,所以在選擇時還是以個人的感覺為主,自己聽起來感覺舒服就好,這樣買回來的音箱可以和個人口味相符合,而朋友和商愛推薦的很可能並不適合自己的風格。

誤區三:音箱內的吸音棉並不代表檔次的高低
  有許多消費者認為沒有吸音棉的音箱是低檔次的音箱,專家說這種說法並不是很科學。吸音材料在音箱中只起兩個作用,一是消除音箱箱體的某些諧振與染色;二是適當縮小音箱的體積,對於音箱屬於哪個檔次毫無關系,有些人以為往音箱中增加填充物是一劑萬能的良藥,這就大錯而特錯了。只要音箱的箱體設計合理,自身沒有明顯的諧振,箱體又足夠大,完全可以不加填充材料就能制作出高品質的音箱。在全世界的音箱制作領域中,這種成功的例子很多。在音箱箱體中不加填充材料,對音箱的瞬態特性有好處。 經過認真設計、認真加工制造的音箱,在出廠時已基本上達到了一個比較理想的狀態,在這種情況下隨意改變音箱內填充材料的有無、多少,會對音箱的重播造成很多影響,而這些影響多數是負面的,過多的填充物,會造成重播時的聲音發木,瞬態特性差,有氣無力。

  誤區四:木質的音箱就一定好嗎

  當筆者走進電子市場時,總會遇到熱心的銷售小姐向筆者推薦,某某牌子的音箱什麼木做的,質量如何有保證呀等等。買音箱不是買家具,如果是買家具,好的木質家具到是可以作為衡量該產品是否優質的一個重要標准,因為好的木質材料意味著結實、耐用甚至突出主人的品味。但對於音箱就沒有什麼太大的關系了,因為原木板有諧振的性質,音箱工作時木質本身會產生聲音,影響音箱的音質表現力,所以說木質音箱就是好音箱並無根據。

  誤區五:不要以貌取箱,重要的要看細節

  我們在選購音箱的時候最重要的是要看音箱的制作工藝、箱體材質、箱體密封性、揚聲器的口徑和品質等信息,甚至分頻器都能從倒相孔看見。先看音箱的外貼層,是否有明顯的起泡、劃痕、翹邊等現象,接縫是否整齊,箱體的一些塑料制品是否粗糙,比如倒相管的管壁是否厚實,表面是否光滑。從這些細微之處,往往能對整箱的品質定位初見端倪。另外從音箱的面板接縫處仔細辨別箱體材質,如果從接縫處不能看出的話,也可以用手指在箱體空腔處的箱壁上敲一敲,如果板材較厚,密度較高的話,聲音應該低沉且無明顯的空腔感。最後別忘了揭開防塵罩,看看喇叭的制作工藝,特別是喇叭中間凸出的音圈罩周邊的制作工藝,如果粘得不好的往往可以看到一絲絲的膠水干後留下的痕跡;再看看固定喇叭的螺絲有無受損痕跡,如果有就不是機器安裝的,質量肯定要打折扣。 試音時,則至少把音量按鈕調到3/4處,看看功率夠不夠或有沒有失真,與此同時,用手在音箱各處摸一摸,如果感到箱體後(除倒箱孔外)還有風吹出,就說明音箱密封性不好。

 
From:http://tw.wingwit.com/Article/Hardware/201309/3175.html
    推薦文章
    Copyright © 2005-2022 電腦知識網 Computer Knowledge   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