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於Windows下ping命令相信大家已經再熟悉不過了
但是能把ping的功能發揮到最大的人卻並不是很多
當然我也並不是說我可以讓ping發揮最大的功能
我也只不過經常用ping這個工具
也總結了一些小經驗
現在和大家分享一下
現在我就參照ping命令的幫助說明來給大家說說我使用ping時會用到的技巧
ping只有在安裝了TCP/IP協議以後才可以使用
ping [
t] [
a] [
n count] [
l length] [
f] [
i ttl] [
v tos] [
r count] [
s count] [[
j computer
list] | [
k computer
list]] [
w timeout] destination
list
Options:
t Ping the specified host until stopped
To see statistics and continue
type Control
Break;To stop
type Control
C
不停的ping地方主機
直到你按下Control
C
此功能沒有什麼特別的技巧
不過可以配合其他參數使用
將在下面提到
a Resolve addresses to hostnames
解析計算機NetBios名
示例
C:\>ping
a
Pinging iceblood
yofor
com [
] with
bytes of data: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Ping statistics for
:
Packets: Sent =
Received =
Lost =
(
% loss)
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
seconds:
Minimum =
ms
Maximum =
ms
Average =
ms
從上面就可以知道IP為
的計算機NetBios名為iceblood
yofor
com
n count Number of echo requests to send
發送count指定的Echo數據包數
在默認情況下
一般都只發送四個數據包
通過這個命令可以自己定義發送的個數
對衡量網絡速度很有幫助
比如我想測試發送
個數據包的返回的平均時間為多少
最快時間為多少
最慢時間為多少就可以通過以下獲知
C:\>ping
n
Pinging
with
bytes of data: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=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=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=
ms TTL=
Request timed out
………………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=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=
ms TTL=
Ping statistics for
:
Packets: Sent =
Received =
Lost =
(
% loss)
Approximate round trip times in milli
seconds:
Minimum =
ms
Maximum =
ms
Average =
ms
從以上我就可以知道在給
發送
個數據包的過程當中
返回了
個
其中有兩個由於未知原因丟失
這
個數據包當中返回速度最快為
ms
最慢為
ms
平均速度為
ms
l size Send buffer size
定義echo數據包大小
在默認的情況下windows的ping發送的數據包大小為
byt
我們也可以自己定義它的大小
但有一個大小的限制
就是最大只能發送
byt
也許有人會問為什麼要限制到
byt
因為Windows系列的系統都有一個安全漏洞(也許還包括其他系統)就是當向對方一次發送的數據包大於或等於
時
對方就很有可能擋機
所以微軟公司為了解決這一安全漏洞於是限制了ping的數據包大小
雖然微軟公司已經做了此限制
但這個參數配合其他參數以後危害依然非常強大
比如我們就可以通過配合
t參數來實現一個帶有攻擊性的命令
(以下介紹帶有危險性
僅用於試驗
請勿輕易施於別人機器上
否則後果自負)
C:\>ping
l
t
Pinging
with
bytes of data: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Reply from
: bytes=
time<
ms TTL=
………………
[] []
From:http://tw.wingwit.com/Article/os/xtgl/201311/10135.html